传统观念中,品牌来自于企业,企业打造品牌。但其实品牌定义的产生是来自消费者,没有消费者,也就没有所谓的品牌。反观如今的礼品市场,有部分礼品公司在广告和官网上宣称“驰名商标”、“大品牌”等等,而这些荣誉并不是来自于官方的评测和消费者的口碑,只是企业的自我标榜和吹嘘,利用的就是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对品牌因素的重视和目前礼品仍然属于传统行业而带来的信息不透明,品牌仍然是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企业的观念是把自己打造成品牌,并不是出好产品让消费者把品牌的美誉送给企业。而这样的观念肯定是错误的。品牌是属于消费者的,企业应该将品牌还给消费者。那么,礼品行业如何将品牌还给消费者?
开放的环境
这里的开放并非狭义的概念,仅仅是参观下流水线,举办客户沙龙等是远远不够的。从产品到渠道到终端整个企业的“流水线”都要尽可能的透明,将消费者纳入到每一个环节,产品生产征询消费者创意的建议,例如可口可乐曾经在推出水果类饮料时向全体消费者征询饮料颜色的创意,并举办创意大赛为中选者颁奖,而且最终采用了消费者的创意。
笔者认为,渠道也可以让消费者参与,最典型的是小米采用的全线上售卖的方式,而这个方式也是最贴近目标人群的方式,因为小米的高配置和软硬一体的目标消费群体是一群发烧友,他们的购物方式大多数都是网购。笔者之前聊过终端体验的方式,体验店应该是迎合消费者的体验方式,包括店面设计,产品展示方式,店内文化载体等等,这些并不是设计师的闭门造车,而是消费者的头脑风暴的成果。
放下身段,培养粉丝经济
礼品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和文化不能形成话题,除了质量问题时消费者的声讨,当然,这是不健康的。在互联网的超速信息风暴的袭击下,企业领导班子可放下身段走出去,与消费者互动,培育“粉丝经济”。所谓粉丝经济,是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目前将粉丝经济贯彻得最彻底当属苹果无疑,苹果的高闭环“硬件-APP-终端”生态链将消费群体牢牢黏住,其优质的产品和设计使拥有产品的消费者都有一种自豪感,并以病毒式的口碑包围市场。
综上所述,在企业,消费者,品牌的顺序里,并不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世纪遗留问题,而是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将品牌还给消费者并不是说抛弃品牌,而是由消费者决定企业和产品是否是品牌,让企业获得名符其实的品牌美誉。
来源: 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