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是中国传统零售业的好日子。除了天气原因外,中国的“十一”黄金周向来被商家看中,各种活动、折扣都在这个时候重磅推出。除了春节外,这是中国人难得的长假,不外出旅游的留守人士,多少得安排个时间花钱购物。上海政府在这个时候组织购物节,希望为拉动内需添砖加瓦。从官方公布的数字来看,去年购物节期间销售同比增长了11.6%。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自然还是服饰,家居用品增长了10.4%,属于拉后腿的小伙伴。
和服装、化妆品这些快销品不同,家居品的季节性并没有这么强,它在中国还属于孵化期的产业。时尚人士可能一年买N双鞋,但未必一年会添一次杯子。去各种成功人士的家里,端出一次性纸杯宴客的大有人在。就算做活动,家居品也多是蜻蜓点水的9折,85折,到8折了就要扼腕割肉了。再加上商场做活动的时候,家居楼层的消费额不是同等累计,满300送多少的优惠都将家居层排除在外。
需要,才是消费的原始推动力,这对于家居业来说更是黄金法则。大到家具小到餐碟,都占地费钱,而又不能像GUCCI、LV一样穿着到处显摆。在传统的百货业态中,家居品类一般集中在两类,一是餐厨,二是床品。餐厨中又以不锈钢锅和骨瓷餐具为主。这些品类主打家居业的刚性需求,比如装修、比如婚庆。经过一个夏天的密集硬装修期,9月新房多已收尾,软装开始登场,乔迁新居的时候,那些老物件是不会再搬过来的,所以昂贵的家居用品才有资格随主人住新家。加上10月前后又是婚庆旺季,中国人历来在结婚这件事上舍得花大价钱。看看家纺柜台就知道,一般款式的常年打折,但红色绣花,金色带流苏的喜庆套装,是一分钱也不会少的。原先嫁女儿要缝被子,如今不流行苏州软缎和棉花胎了。那床上用品总要买上几套,这时候要再讲价钱,也实在过意不去。但如果一直将产品储备集中在刚性需求上,家居业永远没有明天,毕竟大部分人一生只结一次婚。
每年的9月1号,是宜家的目录册发行日。这本册子可能是全世界对外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品,宜家为此花费了很多精力。在瑞典阿姆霍特的宜家总部,有一个单独的楼是专门用来拍摄目录册的,除了设计师和庞大的道具间外,那里有一个缝纫室,一个面目姣好的小伙专门负责熨烫,比如桌布,比如窗帘,比如挂在衣橱里的白衬衫。去过那儿的媒体人人羡慕。目录册上会登出详细的新品信息,这会给宜家带来一个销售高潮。加上黄金周的推动,家居品需要客户去体验,只有让客人走进来才能有销售。
卢臣泰是在百货公司里售卖的为数不多的瓷器品牌。它在德国有上百年的历史,旗下高档的有范思哲合作瓷器,也有适合中产和年轻客人的多种产品线。但从多年的销售状况看,还是那个带着鲜明LOGO的范家系列最有卖头,它们成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送礼佳品。从中秋,一直到元旦,新年,销量慢慢回弹,和其它季度相比会有大致20% 的上升幅度,当然这些喜欢美杜莎的客人也偶尔会接受清新雅致的产品线,选择作为自用,习惯总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除了主流商圈外,上海的很多家居品都还处于街边店状态,规模小,个性化突出,很多以设计师自创品牌出现。艺术家海晨的海上青花陶瓷店,已经在外滩开了近十年。据海晨自己说,她虽然在旅游景点,但很少做游客生意,买她东西的还是本地居民为主,有国际友人,但大多生活在这里。 八到十月是海晨的上新期,比如去年夏天的“鸟事”, 各大时尚媒体争相报道,进而带来销售旺季。作为手工设计作品,海晨说自己也算是靠天吃饭,太冷太热都不出货。没了货,什么金呀银的都和她没关系。所以规律这个事,得先有量了再说,质变永远得从量变开始。
来源: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