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套陶瓷在线质量检测设备实现了陶瓷检测全自动化,一改国内全人工检测的现状,实现了中国首创。”在广东博晖机电有限公司一间空旷的办公室里,总经理梁海果指着一台蓝色外观的大型设备向笔者介绍。
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登顶隐形冠军的“博晖制造”,并不止陶瓷检测设备这一件。与意大利企业合作研发可改变陶瓷粉料制作工艺的干法制粉整线交钥匙工程,填补该产品的亚洲市场空白;自主研发神功快磨系统取得陶瓷生产节能减排的突破……这家规模并不大的南海装备制造企业从创立初便明确策略:练好创新撒手锏,瞄准中高端优质产品市场,一改国产机械装备对“性价比”路线的依赖。
在产品推陈出新的背后,博晖机电也依靠研发体系的变革,寻觅着激活企业生命力的新路径。从导入外部资源建立研发中心到与研发主力人员合伙入股项目进行孵化,博晖从“价格取胜”转向“创新突围”,成为佛山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蜕变的一个样本。
吴欣宁
自主研发
开启陶瓷质检智能时代
在狮山力合科技园内,博晖机电在办公区域专门腾出了一间未装修的办公室放置最新陶机产品样机。一件长方体蓝色外观设备竖立在空旷的房间内,特别显眼。设备两端附带传送带,正面则安装了电脑屏幕。“我们这套陶瓷质量检测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陶瓷检测的全自动化,一改目前国内全人工检测的现状,成为中国首创。”谈到这款先锋级的陶瓷检测设备时,梁海果难掩自豪。
作为一家主打陶瓷机械设备的企业,博晖机电一直将寻找行业技术市场空白点作为目标。“目前国内陶瓷产品的质量检测全靠人工,效率和准确率都较为低下。”梁海果表示,这套由博晖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陶瓷检测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
“机器可以扫描、收集陶瓷产品的数据,经过电脑分析对产品各种性能进行在线检测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现信息。”梁海果继续举例说明,“比如,根据墙纸、石材的不同,厂家需要检测陶瓷表面缺陷,机器的精度比人工高很多。”
“国内市场对这种陶瓷自动化检测设备需求很大,但该领域的中国供应商却几乎空白。”在广东博晖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坚看来,陶瓷机械的这块空白必须补上。“未来的趋势便是,产品标准人说了不算,精准的机器才是评判官和执行官。”
据他介绍,这台设备10月份才刚刚出厂搬到办公区展示,已是第四代产品。“一套设备定价在70万元左右,研发制造的技术难点很多,从计算机处理、大数据运算到传感器设置,而且要和不同陶瓷产品的性能结合,因此国内鲜有成功生产的企业。我们开发测试了三年,报废了三代产品,投入的费用起码有四五百万元,最终款产品预计年底投入市场。”陈海坚说。
跨界创新
引智孵化进军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供应背后,都有一个成熟而完善的技术“产出”体系,发挥着“心脏”的作用。在博晖,这个“心脏”便是其研发中心。
“我们研发中心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据梁海果介绍,这个机构由20人组成,包括来自哈工大、中科院等外部研究机构的1名教授与3名博士,以及来自博晖内部的其他十多位技术人员。“这些外部智库均由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帮企业对接,他们并非全职受聘,而是采取合作的方式,一个月会有10天在企业办公。”
而该研发中心的创新之处则在于其运行与分配制度。研发中心会挑选优质的技术项目进行孵化,在此基础上注册成立公司。外部专家可以通过技术和资金入股,项目收益则由专家与博晖按照入股比例分配。
“利用外部智库指导培育企业内部研发人员,并按照项目制、合伙人形式进行创新收益和研发运营,博晖整合内外资源完成了多项技术的产业转化。”梁海果表示。
据悉,博晖的陶瓷信息化在线检测设备和提升节能环保性能的神功快磨系统,都是在这种开放引智的创新体系下,与中科院、广工大专家合作研发的。在研发中心的推动下,博晖目前共取得18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
而研发中心更为显著的一个成果,则是衍生出了广东博晖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当时中科院等几个机构专家正好有个不错的机器人项目,我们把它引入研发中心,并在去年成立机器人公司,专攻陶瓷生产领域的机器人集成。”陈海坚认为佛山陶瓷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需求,为博晖跨界机器人生产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我们也计划加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攻关,希望能打造出多个产业通用的机器人关节。”陈海坚说。
国际合作
牵手意大利企业填补亚洲空白
除了牵手国内智慧资源激发创新火花,拥有技术积累优势的国外企业同样成为了博晖寻求技术突破、进行协同创新的合作对象。
在博晖的办公区,摆放着一座大型的干法制粉整线交钥匙工程模型。该工程由博晖与意大利知名原料制备企业LB共同开发,运用在瓷片坯体、抛光底料等多个工艺环节,可以改变陶瓷粉料的制作工艺,减少制粉制造的电耗、物耗成本以及环保压力。
“陶瓷企业使用这一设备工程,比传统设备用地面积节省50%,对外排放减少80%左右。”梁海果告诉笔者,此前整个亚洲在这一设备的使用领域几乎空白,因为亚洲陶瓷生产原料的非标准化严重,生产规模则是欧洲的10倍,无法适应欧洲的同类设备,又缺乏自主研发生产的实力。
博晖抓住这一市场盲点,赴LB集团考察,与其研讨适合亚洲国情的干法制粉工艺,并合作测试中国原料,联合攻关整套设备的研发制造。经过国内多家知名陶瓷企业的上线小试,2016年初这套干法制粉工艺进入稳定生产。
与产品技术国际化相伴随的,则是博晖售后服务的国际化。“印度、非洲等国家地区均是博晖产品的重要输出地。我们正在推行 1小时 服务圈,争取让重点海外市场用户在1小时内便能享受我们的售后服务。”梁海果介绍。
为此,博晖不仅在海外设立服务点,提供上门服务,还在投入产品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建立远程维修系统。“毕竟,创新与服务才是企业面向未来的制胜法宝。”梁海果说。
手记
南海装备业创新动力如何释放
一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着不少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占据着全球装备制造中高端市场的龙头地位,由此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学习模仿的对象。正因如此,不少佛企的技术脉络都能追溯到引进的国外技术,而中低端产品市场则成为其主要目标。
不过如今,很多佛山企业都在凭借对创新的加倍重视,改变着以上局面。博晖机电就是其中之一。在与笔者的交谈过程中,博晖的两位负责人强调最多的便是“自主研发”与“做别人还没做出来的产品”。
陈海坚向笔者表示,中国是陶瓷机械设备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但国内整个陶机行业内充斥着太多的“搅局者”,大打“价格战”,影响了该产业向高端优质延伸的氛围与士气。梁海果则直言博晖始终瞄准中高端产品市场,并加强自主创新。即使是与海外企业合作,也一定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本土市场痛点作为切入口,更好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要充分保持创新动力,创新投入与合理的分配制度也必不可少。陈海坚认为对于财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政府精准的政策资金扶持十分必要。在获得扶持的同时,企业也应该通过鼓励内部孵化、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谋求新的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