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电集团:“群狼战、集团战”大营销模式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华龙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6-10 11:27:53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一句简单的俗语,却让身处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重庆机电集团下属企业—重庆起重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感受颇深。
去年,该公司参与两江新区果园港项目竞标。当时,国内多家起重机厂家参与,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竞争非常激烈,想拿下订单困难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借助集团层面与项目方出面协调,最终取得了近千万元的订单。“正是因为有重庆机电集团作为强大的后盾,以及对‘重庆机电’这块品牌的信任,用户才会放心把订单交给我们。”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得益于重庆起重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效探索,今年以来,重庆机电集团改变原有的传统营销模式,决定大胆进行营销改革,改变以往所属企业各自独立、艰难为战的“独狼式”营销模式,转为向集团整合、打统一品牌、统分结合的“群狼战、集团战”大营销模式,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依托营销大改革
提升集团企业竞争力
“传统国有企业具有‘2+1’个弱项,除‘包袱沉重’和‘机制不活’这2个弱项外,剩下的‘1’就是市场意识差,集团总部和下属企业往往脱节。”重庆机电集团董事长王玉祥介绍,集团成立以来,所属企业相对独立,多是采用单兵作战的营销模式。而面对严酷的市场环境,这种模式力量分散,效果越来越不理想,营销改革势在必行。
以重庆机电集团下属企业重庆机床集团为例。2000年,重庆机床滚齿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成为了中国齿轮机床第一品牌。2012年起,市场急剧变化,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国内企业每年以30%-50%的速度快速下滑,而进口不减反增,重庆机床在市场萎靡、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市场地位受到强力冲击。
究其原因,虽然通过前几年的不懈努力,重庆机床的高端产品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需要技术的不断成熟、需要品牌的强有力支撑,更需要一个国际化的支撑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机电集团总部成立市场拓展部,试行“大营销”工作,这也让重庆机床很快尝到了甜头。
“在集团的牵头下,我们与英国PTG公司合资组建了重庆霍洛伊德公司,这不仅建立了一个世界领先的精密螺杆制造基地,还实现了百年世界螺杆品牌在重庆机床的落地,更让重庆机床拥有了一个国际知名品牌。”重庆机床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机电集团“大营销”的支撑,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合资合作机会,尤其是在国际市场,让公司产品发展成国际化品牌,它起到的是1+1>2的效果。
“通过营销改革,‘大营销’体系建设下的集团化作战,可有力提升下属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王玉祥表示,下一步,机电集团将利用3-4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一型三化”(市场导向型、品牌一体化、信息共享化、业务集成化)的“大营销”体系,提升机电集团及所属企业的机电装备总包能力、重大项目营销能力、新产业新市场拓展能力。
借力“大营销”模式
发挥“重庆机电”品牌效应
“打造‘重庆机电’品牌是推进‘大营销’赢得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品牌价值的需要。”据悉,作为一家正在向企业(产业)集团迈进的国有企业,今年以来,重庆机电集团提出,只有推进“大营销”,提高“重庆机电”品牌效应,才能形成营销合力,由卖单一产品赚小钱,向卖集成、卖系统、卖服务赚大钱方向转变,夺得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得益于集团“大营销”模式的运用,重庆起重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下属企业决定进一步充分发挥“重庆机电”这块金字招牌的品牌效应。如今,各企业通过将“重庆机电”标识运用在企业建筑物、网站、宣传册等各种场合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的确,重庆机电集团所属企业中产品品牌在小范围、小行业中拥有一定知名度,但要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并很快获得用户认可,靠企业单打独斗就很难实现,以“重庆机电”大品牌为集团下属的鸽牌电线、重通牌风机、重泵牌工业泵等产品品牌族群提供支撑,将会更加坚定客户对于重庆机电产品的信任度,从而提升其现有产品品牌价值。
据悉,根据“大营销”模式和品牌建设的战略规划,接下来,机电集团将继续以文化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基石,以品牌提形象,利用3到5年时间,把“重庆机电”打造成中国西部综合装备制造业第一企业品牌,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