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制定的工业强国战略中,强调装备制造业要向智能化发展。我认为,工程机械要真正实现智能化,至少需要10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这意味着,未来10~20年内,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要想实现由大到强,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智能化是突破口。
政策“给力”
记者了解到,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重点领域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
据工信部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
事实上,自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据工信部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预计年销售产值将会达到6万亿元。这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方向之一,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作为高端装备重要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在“十二五”期间将保持25%以上年增长率。
据记者了解,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还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
“建立首台(套)装备保险机制是科技金融工作的一大创新,是促进科技与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将有利于国产装备的市场化进程,也将有利于科技企业的产品研发。”有关专家表示,可以肯定“十二五”期间,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很“给力”。
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制造发展趋势看,“十二五”规划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柔性化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等为基础的智能化制造将成为行业的新标准。预计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000亿元,其中对智能化制造方面的投入将高达300亿元。这将使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智能化制造水平在“十二五”末迈上一个新台阶。
智能化现状
目前,智能化的到来已被认定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这场技术风波的主宰之一,工程机械行业的大佬们早已跃跃欲试。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背景下,由于配套件的核心技术相比国外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追赶无法阻挡的国际化步伐,智能化更是一种行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利器。
尽管如此,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制造技术应用情况仍不容乐观。资料显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中超过25%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未起步建设阶段,43%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单项覆盖阶段,22%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的集成提升初期阶段或过渡阶段,只有不足10%的企业处于智能化制造技术较全面的突破性应用阶段。
看到这样的数据,不禁会感慨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智能化技术的滞后性。
造成这种局面也是有因可循的。首先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属于赶超型工业,自动化的水平偏低,自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无法比拼。其次大部分机械企业在制作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也不高,因此无法形成信息化系统效果。
西方发达国家都沿袭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发展历程。而中国是赶超型工业,工业自动化平均水平严重偏低。
在制造过程中,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效果发挥不出来,没能有效集成提升将制造执行系统(EMS)与经营管理系统(ERP)整合,智能化缺少基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日趋多样化。针对工程机械这个典型行业在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残酷局面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挑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TQCS难题,即以最快的上市速度(T),最好的质量(Q),最低的成本(C),最优的服务(S),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智能化制造。
如何布局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有关人口红利终结的说法自去年以来被谈论较多,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突出感受就是人力成本的大幅提升,再加上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高精尖人才难求,转而将目标投向智能机械加工制造就成为首选。智能机械加工在精确度和产量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对于以个性定制化为发展方向的装备制造业设备来说具有天然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遇了重大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把争夺经济制高点作为本国的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把发展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由于智能制造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催生和拉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而它必将成为未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由此看来,工程机械行业的高技术含量和较高的生产集中度以及准入难度,决定了其今后的市场需求必然是向着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的,行业运行也会越来越规范。在当前的行业低迷期,企业想要“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不仅仅是扩大海外市场,更是要获得更高端的技术,才能突破行业瓶颈。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认为,工程机械行业是朝阳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集中度高,准入难度相对较大,今后市场需求必将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运行也会越来越规范,当前的调整给行业内各重点企业带来难得的苦练内功的大好时机,各企业应不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要以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为追求,用国际化的视野迎接未来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企业试水
尽管起步艰难,但是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与自动化、柔性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有企业身先士卒。
如以SYMC为代表的核心控制产品已在三一集团泵送、起重、路面、港口等工程机械上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三一主机的智能化、自主化水平。不仅如此,三一智能化核心基础部件及关键技术的运用,直接新增产值逾7亿元,并大大促进了三一主机产品的销售。
徐工集团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十二五”期间实现“千亿元、世界级、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智能化制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一些成功的经验:一是生产准备的智能化——虚拟排产;二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无人化生产;三是生产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平台。
中联重科52X-6RZ型混凝土泵车采用先进的德国进口控制器,该类控制器防护等级高,能够适用恶劣的应用环境,能实现多种通讯方式,带载能力强,也有很强的扩展能力,能以多种模式的信号作为输入与输出。极具人性化的高、清、精触摸式人机交流界面,可快速进入用户要浏览的资讯页面,了解所需要的信息。
中国是制造大国,如今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大,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探讨智能化制造技术如何在该领域应用并付之行动已成为行业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