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以氯碱产业拉动区域经济的热情不减。这迎合了不少企业急于摆脱经营困境的心态,使得烧碱和PVC生产重心更加向西部转移。但笔者认为,西进不是产业脱困的良方。
首先,大规模西进会加剧产能过剩。
当前,氯碱行业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行业扩能的步伐却无减速迹象。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信息,仅2012年四季度,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区的6家企业,就有合计172万吨烧碱、196万吨PVC装置集中投产。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少氯碱企业特别是PVC厂家将生产基地迁往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另一方面,西部有资源的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对前来投资的企业规定煤炭就地转化率,而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高端项目要求极高,多数企业只好退而求次,上马氯碱等技术含量相对低的基础化工项目。
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氯碱产能尤其是PVC产能仍将以200万~300万吨/年的速度增长,其中西部是重点发展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氯碱项目同质化的局面,也会加剧产能过剩。
其次,西部的物流成本不会因产能增加而降低。
我国PVC和烧碱的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由此,大量西部生产的PVC树脂和烧碱不得不长距离运输,使得西部地区的能源优势大打折扣。
以100万吨/年电石法PVC配套80万吨/年烧碱项目计算,加上电石、煤炭、水泥等匹配装置的规模,其原料运进和产品运出的货运总量超过800万吨/年。铁路运输线的不匹配、物流进出的不匹配、农作物丰收后的高峰期等因素,将长期制约铁路运输,形成高成本;而在油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氯碱企业的汽车运输成本也必然居高不下,同时巨大的运输量也成为瓶颈因素。2011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达20%左右,而电石法PVC企业物流费用远高于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40%。
从目前国内氯碱新增项目来看,西部地区的氯碱产能和产量比例逐年扩大已是必然,生产重心远离消费重心的状态会进一步加剧。西货东进、北货南下的长途跋涉所需的大量运力和高昂的运费成本,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氯碱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再次,重心西移不利于产业集中度形成。
目前,世界烧碱总产能超过6000万吨/年,主要集中在11家跨国公司,其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近40%,每家企业平均产能超过200万吨/年。可见,欧美的氯碱产业集中度非常高,其国际竞争力也非常强。
而我国由于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中小氯碱企业偏多,地区分布不均。目前在西部一些地区,多方招商引资致使一个地级市所辖的区域内就有数家氯碱企业,一个省多达十几家氯碱企业,但总产能只有几百万吨。如果继续这样割裂发展、分散经营,会导致氯碱产业集中度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
由此可见,就算进入西部,氯碱产业一样存在同质化的激烈竞争。而只有依靠多元化、精细化的发展模式,企业才能赢得生存空间。
来源:慧聪塑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