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子石化世界首套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完成满负荷标定,燕山石化碳五分离和稀土异戊橡胶生产装置一次投料成功,产出合格产品。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为中国石化化工结构调整带来新希望
中东低成本乙烯产品带来市场冲击,北美“页岩气革命”促进页岩气化工的兴起……我国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的石油化工面临原料结构单一、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从原料资源结构到产品结构的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化工结构调整,以实现产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速度与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可喜的是,近来集团公司两套业界前沿装置的工业运行,让从业者看到了“传统石化工业转化为现代石化工业”的契机和曙光。
优化资源利用促原料结构调整
“面对价格下滑、需求不振的形势,必须开展投入产出和效益分析,加快原料结构优化,积极开发新产品和专用料。”集团公司领导2012年初强调。
石脑油作为国内主要乙烯裂解装置的裂解料,近年来失去了价格优势。怎样通过开发新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让传统石油化工业“浴火重生”?经过努力,中国石化迈出了原料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
2013年1月,世界首套120万吨/年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在扬子石化建成投产。5月,该装置顺利完成满负荷标定。这套装置有效降低了石脑油中的环烷烃和芳烃,得到高纯度正构烷烃作为乙烯原料,而芳烃潜含量较高的抽余液产品则作为重整原料。这离化工人追求的“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优化原则又近了一步,以“油”为资源的传统石油化工竞争力大大增强。
消息一出,石化人无不为之欣喜——120万吨/年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采用中国石化与美国UOP公司合作开发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标志着中国石化掌握了一项重要化工核心技术,对原料资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尽管没有任何工业运行经验可以借鉴,扬子石化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攻关,装置开车后仅4个月,一项项技术难题便迎刃而解。该装置还首次使用分壁塔、两相流余热回收等先进技术,有效降低了能耗。
世界第一套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的成功开车,缓解了乙烯装置优质原料短缺的矛盾。此外,裂解碳九资源高值利用中试装置、中国石化首套可兼用油、煤资源的甲苯甲醇甲基化装置建成投产……这些结构性调整,都将提高集团公司石油资源的利用水平,增强化工领域的竞争力。
“合成天然橡胶”促产品结构升级
天然橡胶凭借优良的柔软度、回弹性和可塑性,应用广泛。但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并不丰裕,每年进口量达190万吨,占世界天然橡胶总消费量的20%。稀土异戊橡胶有“合成天然橡胶”的美誉,从产品特性和生产成本上看,都是理想的天然橡胶替代品。
从2007年起,中国石化就开始研发稀土异戊橡胶合成技术。
燕山石化和北化院燕山分院联手,积极投入稀土异戊橡胶合成技术开发。北化院与生产企业和工程设计单位齐力攻关,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中试。
5月26日,中国石化首套稀土异戊橡胶生产装置成功开车,产品检验合格并装袋,填补了中国石化异戊橡胶生产的空白,标志着中国石化在乙烯装置副产碳五开发利用、高附加值合成橡胶新品种开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不到7年的时间,从启动研发到产品验收合格,凭借的是燕山石化在橡胶领域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别人眼中的科研壮举,在他们看来却是“水到渠成”——负责该套装置首次开车的技术能手张中军用4个字云淡风轻地概括了研发和调试中的艰辛。工艺包完成后,他们又做了100多项改进,反复论证确保产品一次生产合格。
燕山石化科技部工程师齐峻说:“这就好比篮球运动员去学习排球,会比普通人轻松很多。”
异戊橡胶装置采用均相催化体系工艺。与采用传统钛系工艺的装置相比,该装置处理能力大、蒸汽消耗低,排污量大幅降低,所有设备实现国产化。截至目前,该技术申报催化剂制备、生产工艺、加工应用和关键设备等领域的专利33项(1项为国际专利),目前已获1项授权,11项进入实际审批阶段。
产业结构优化不停步
中国石化通过技术改造不断调整原料结构,使其向合理的方向转变,实现原料结构整体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公司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淘汰销路不畅的产品,实现产品结构转型。通过原料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不断完善,中国石化推陈出新,向着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迈进。
管式法高VA含量EVA产品、茂金属聚乙烯系列产品、汽车油箱料和IBC桶用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三元无规共聚丙烯、丙丁共聚丙烯、高结晶抗冲共聚丙烯……中国石化对一项项高附加值合成树脂产品持续深入探索,加快产业化进程;油田化学品、橡胶助剂以及碳五、碳九深加工等精细化工业务的开发和升级,时刻牵动着科研人员的神经。
石化人的不懈努力孕育了丰硕成果:有光缝纫线型涤纶短纤产品顺利升级换代,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和碳纤维等特种纤维开发生产均取得突破;继稀土异戊橡胶产品成功生产后,稀土顺丁橡胶装置技术工业试验也取得成功。2012年,中国石化填补了乙丙橡胶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白,并加速推进乙丙橡胶工业化进程,为进一步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链结构转型打下基础。
阔步迈开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离不开基础性科研的支持。集团公司开展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基础性研究和新技术研发,目前,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3万吨/年芳烃吸附分离等技术已实现工业应用,3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等技术工业试验成功,世界首套20万吨/年甲苯甲醇甲基化技术工业装置建成投运,500万吨/年碳纤维装置投入试生产。
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关键一步,中国石化坚持推进绿色低碳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坚定、有力。
来源: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