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行业——亏了一年还在亏,怎么办?
如果要问今年哪些化工子行业的日子不太好过,纯碱应该算一个。在3月底举行的中国纯碱工业协会2013年会员大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叫苦不迭,过剩、亏损、限产等话题成为与会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引起行业集体反思。
今年情况很糟糕
“总体上还看不见底,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困难。”这是记者在采访纯碱企业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王锡岭的主题报告显示,尽管2012年经济下滑,纯碱下游主要产品产量增幅明显降低,部分氨碱企业减产,但国内纯碱产量仍在大幅增加,市场明显产大于销。这导致纯碱价格持续下跌,全行业出现巨额亏损。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纯碱产量累计2401万吨,同比增长7.4%。在主要生产企业中,12家氨碱企业亏损面达83.3%,亏损额20亿元;31家联碱法纯碱企业亏损面达54.8%,亏损额近12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情况仍在持续。由于氯化铵价格回落,销量减少,库存增加,一些去年盈利的联碱企业也出现亏损;氨碱企业的亏损则在加剧。
王锡岭的说法,在一些企业负责人那里得到了印证,而库存量大、价格低迷则最让他们感同身受。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风华谈到,由于设备运行不太稳定,大化集团去年的纯碱产量只有40多万吨,产能发挥了70%左右。无论是外贸还是内销价格,都不高。近期,他们感觉市场价格还在不断下滑,而市场竞争却日益激烈。
“现在我们想出货都出不了,库存已经高得不得了。去年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过得去,而目前处于最为困难的时期。”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小平说。他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社会保有量太大,另一方面是下游需求与以前相比萎缩了。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西北地区的纯碱过来以后,西南地区的价格就直线下滑。现在轻质碱的出厂价很低,仅为1150元/吨,重质碱也仅为1250元/吨。
“今年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去年,我感觉看不到曙光。我甚至跟有的同行开玩笑说,卖纯碱太难,咱们赶快转行算了。现在国内纯碱企业的总库存已达100多万吨,将来无论是企业停产还是减产,这个量都是要到市场中去的。”曾小平有些无奈。
中盐德邦化工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司去年上半年的利润还好,下半年开始走下坡路。鉴于此,去年他们与中盐总公司合作,成立了中盐德邦新项目公司,在连云港新区建了一个合成氨项目,包括尿素、复合肥等产品,纯碱做得不大,因为这个行业已经“不好玩了”。
今年纯碱副产品氯化铵的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淮安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的纯碱主要是为他们的玻璃主业配套,该公司副总经理朱长红谈到,今年的市场情况比去年更为严峻,主要是氯化铵的压力很大,前所未有的有了库存。由于产能还在增加,他对未来感到很茫然。
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汤顺利表示,今年1~2月企业还算过得去,3月的报表还没出来,但情况不容乐观。去年联碱盈利是因为氯化铵价格稍高,但今年的情况就不同了。往年三四月份是氯化铵一天一个价的时候,但今年的氯化铵价格不升反降,导致联碱企业举步维艰。“这两天同行们都在议论这次危机什么时候过去,但我觉得才刚刚开始。”汤顺利说。
中石化南化公司连云港碱厂副厂长李清菊说:“我们去年的产量是102.7万吨,亏损严重。2013年我们的计划产量是100万吨,集团公司要求我们今年限亏1.2亿元。但从一季度情况看,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
铁路运价上涨,则让一些西部纯碱企业始料未及。
进入2013年后,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的情况很不乐观。他们目前的库存为18万吨左右,但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树鸿谈到,公司当初立项时将企业放到了青海,但项目达产后感觉市场压力很大。虽然他们有多个盐矿和石灰石矿,但市场竞争方面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那就是运输成本特别高。尤其是今年铁路货运费上调0.015元/吨千米之后,运输成本已成为制约青海地区碱业后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盲目投资酿苦果
王锡岭分析认为,在总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纯碱行业受到的压力远大于其他行业。在纯碱产量和销量的趋势图上,从去年年初到年尾,两条线一直保持着较大距离。一些新厂和大型碱厂始终减不掉库存,在产大于销的大格局下,产品降价是必然。“在一年前的会员大会上,我们就号召全行业限产20%。但执行结果呢?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去年10~11月反而增加到月均201万吨。这种不顾大局、无视经济规律的做法,让全行业都受到了市场的警告和惩罚。”王锡岭说。
为什么库存就是减不掉呢?业内普遍认为,利益驱使导致了纯碱行业的盲目投资。
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超然认为,纯碱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材料,这决定了其不可能是个暴利行业。同时,纯碱行业的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只要有钱就可以进来,这注定了企业应该在一个平常而合理的利润区间运行,利润率能保持15%就很不错了。前几年,纯碱行业出了暴利,是有不合理的因素在里面。也正因前几年的暴利,刺激了投资欲望。再加上一些管理者的决策不理智,总觉得自己的竞争力很强,有资源优势、资金优势,能把别人挤倒,所以造成目前行业的过剩和亏损局面。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学全也表示,近几年,受利益驱使,上下游一些企业纷纷进入纯碱行业。从下游看,包括浙玻集团、山东金晶科技公司等在内的多家玻璃企业,纷纷涉足纯碱行业,上马了年产能数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项目,现已基本达产;台湾玻璃工业集团公司今年则要投建一个年产能100万吨的纯碱厂,更加剧了这一产业的过剩。他还认为,布局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国内有几个原盐资源发达的地区,如江苏和青海,一下子上马了很多碱厂,而当地又没有那么多客户。这等于是对资源进行了掠夺性开采,但效果并不好。”周学全说。
也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对政绩的追求,是刺激新建和扩产项目的重要原因。
青海碱业有限公司销售副总时春雷谈到:“我觉得限产很有必要,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向省政府汇报限产计划,但尚未成功。”
朱长红也强调,国家是希望纯碱行业限产的,企业也有此计划,但地方政府却希望他们的纯碱项目明年继续增加投资,且数量较大。周学全则认为,地方政府跟国家和协会考虑的不同,比如,要考虑GDP和安置职工的问题,因此多少会有些本位主义。
李清菊表示:“我认为行业目前的情况非常正常,既是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是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符合市场规律,也是国内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城镇化进程结束后,纯碱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下降,产能会更加过剩。行业有兴起的时候,就有衰落的时候。2011年全行业暴利了一把,现在低迷也是正常的。有句电影台词这么说——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建了这么多企业,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自己酿的苦果,就要自己吞下去。”
优胜劣汰是关键
今时今日,面对纯碱行业困难的现状,该采取什么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呢?
王锡岭认为,对超过60%的纯碱企业来说,亏损的困难局面已持续一年有余,在市场产大于销,价格竞争白热化,企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限产是聪明的选择。但是,限产只是权宜之计,各企业还要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为手段,以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和成本为目的,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不少纯碱企业表示,要从自身角度严格控制开工率,以响应限产的号召。还有一些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希泉表示,他们已主动将开工率从2012年的74%压到了现在的70%,目前月产量不超过17.5万吨。这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产得多就亏得多,没有必要;二是兑现承诺,以后还有进一步限产的可能。
杨树鸿告诉记者,企业打算响应行业协会的限产号召,并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已进行了产能调整,虽然能够达产,但目前没有满负荷开工;二是作为新企业,他们从生产成本角度积极探索技改,力求通过优质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三是企业正计划上一条集装箱专用线,试图通过集装箱成本优势,降低运输成本;四是积极与内地同行寻求更高层次的合作,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市场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丁超然表示,行业要想健康发展,限产保价只是一方面,还应该淘汰那些生产成本高、能耗高的企业,让他们早点退出,这样对企业、行业和国家都有好处。如果让他们无休无止地亏损下去,直到资不抵债、无法处置,损失的还是国家。因此,他认为,对于亏损巨大的企业,有关部门应帮其退出。国家可以出台政策,对于应退出但又有困难的企业,给一些扶持资金;同行企业也可以向其提供一些帮助,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丁超然还建议,国家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首先,要对行业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什么样的制造成本是正常的,纯碱卖到什么价位是合理的等等,避免暴利引发盲目投资。其次,要对哪些地区适合发展纯碱产业,哪些地区不适合发展做出评价,实行分片区管理和区域限批。再次,对现有企业状况进行评价。预测今后不可能盈利的企业,政府应劝其退出;对技术、管理、安全环保水平均较高的企业,应出台政策鼓励发展。
还有不少企业认为,审批权上移,是控制新建产能、解决困难的关键。
周学全表示,现在哪个项目赚钱,大家就一窝蜂往里进。而审批权的下放,更助长了盲目投资。如果政府将纯碱项目的审批权归口到国家层面,如工信部与环保部联合审批,且纯碱工业协会也能参与提意见的话,局面可能会有所改观。
河南泉舜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静勇表示,为消化过剩产能,限产以及对美国纯碱的倾销行为进行跟踪调研是到位的,但这些措施都只是暂时的。产业应从内部升级的角度考虑,联合上中下游企业和服务企业,建立联盟,共同完善内部结构,提高竞争实力,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产品升级和优胜劣汰。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