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乙烯工业产能快速增长,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但开工率有所下降,进口量有所增加,总体走势呈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增速加快,乙烯总产能突破1700万吨/年。
建设大型化装置、发展规模经济,是国内外乙烯工业实现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统计数据显示,100万吨/年乙烯与50万吨/年乙烯装置相比较,吨成本可降低25%。
截至2012年底,我国乙烯新增产能140万吨,总产能达1709.5万吨,比上年增长8.9%。一批新建和改扩建乙烯项目快速推进,其中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和抚顺石化80万吨/年乙烯装置,均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四川、武汉等地的煤制烯烃,以及浙江宁禾、陕西延长榆林等多个煤制烯烃项目在稳步推进中。
2012年,我国共有24家乙烯生产企业、30套生产装置其中石脑油基制乙烯装置28套,乙烯生产企业平均规模74.1万吨/年,比2011年的68万吨/年增加了6.1万吨/年;乙烯装置平均规模57万吨/年,比2011年的56.1万吨/年上升了0.9万吨/年,高于世界52万吨/年的平均规模。
若不计算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装置,我国石脑油裂解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为59.2万吨/年,单套规模达8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有8套,合计产能774万吨/年,占总产能的45%;单套规模60万吨/年以下的装置降至12套,产能合计263.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6%。
二是我国乙烯开工率比上年明显下降,乙烯产量再现负增长。2012年,我国乙烯产量为1490万吨,比上年下降2.4%;乙烯开工率为93.5%,与过去几年近100%的开工率相比明显下降。全年乙烯开工率呈先降后升的走势,在90%~95%。三季度开工率一度跌破90%,但四季度开工率止跌回升。
2012年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63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自给率为92%。
从乙烯下游产品消费量来看,近年来乙烯消费量自给率仅为38%~48%,还存在较大的供应缺口。2012年我国乙烯进口量为138万吨,比上年大幅增长31.4%。
进口量上升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今年亚太市场乙烯价格比国内市场低。其次,一些地方化工企业开始使用乙烯生产苯乙烯,取代了此前使用乙醇生产苯乙烯的工艺。再次,下游装置扩大产能,增加了对原料乙烯的需求。
三是设备国产化程度提升,乙烯原料趋向多元化。
从装置国产化程度上看,乙烯生产工艺中所用的大型裂解炉、裂解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了国产化。
2012年10月,大庆石化年产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龙头项目已生产出合格产品,实现了国内大型乙烯技术工艺包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完全国产化的目标。在抚顺石化大乙烯建设中,国产设备达到72%,实现了关键设备乙烯压缩机组的国产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之一。
从乙烯原料上看,受资源限制,目前我国乙烯使用的原料以石脑油为主,其次是轻柴油、加氢尾油等。其中,石脑油占64%、加氢尾油占10%、轻柴油占10%,90%乙烯原料来自炼厂。原料的构成在目前或将来都不占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上烯烃市场巨大的需求量,使煤制烯烃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神华包头等多个示范项目的投产,我国以煤等非石油基原料制乙烯的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4套,合计烯烃产能218万吨,生产聚乙烯56万吨,聚丙烯162万吨。
来源: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