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然气涨价尽管还只是''传说'',但已让以天然气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感到很大压力。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成为目前摆在四川省内化工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原材料价格日益上涨,他们如何分解压力?近日,记者相继采访了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开拓出另一片蓝海领域
刚刚参加完北京adblue论坛的陶家明显得有些疲惫,这已是他第二年参加此论坛。''无论多忙多累,adblue论坛是一定要参加的。''陶家明笑着说。
陶家明是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
''什么是adblue?''对记者的询问,陶家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给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全国每年的尿素产能7000万吨,但每年只能消耗5000万吨。原材料成本日益增加,产品产能过剩。
''出路是依靠产品创新,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陶家明说,2009年初,看到欧美等国对车用尿素广泛应用,美丰发现了其中商机。车用尿素就是adblue,是尿素浓度为32.5%且溶剂为超纯水的尿素水溶液。重型卡车、客车等柴油车要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在尾气处理上就要选用适合的SCR系统,而这项系统必须利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
据了解,生产一吨尿素需要600立方米天然气,生产一吨车用尿素只需要200多方。生产车用尿素的回报远远大于普通尿素。
2009年9月,美丰组建了车用尿素研发团队。
研发并非一帆风顺。如何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并把质量和成本控制到最好,是最棘手的问题。美丰公司曾与挪威、荷兰、美国公司联系,希望开展技术合作,但都遭到了拒绝。
不能引进,那就只有自主创新。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工作,美丰终于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尿素生产线。
现在的陶家明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的技术转让电话。在他办公室不远处,一个年产60万吨的车用尿素工厂很快就要建成。
7月1日,国四标准就要实施,对美丰而言,也可以借''东风'',进军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蓝海领域——车用尿素,为自己辟开一方新天地。
节能提高利用效率消化涨价因素
泸州纳溪永宁河畔。一见到记者,泸天化安监部部长金正平就开始忆苦思甜:
2010年,天然气价格首次上调,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场基准价格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高到1155元,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泸天化首次亏损。
''公司开始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了。''金正平随手翻开桌上的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报告,''节能减排措施一年比一年多。''2010年6项技改措施,2011年10项,2012年19项……''改变不了原材料上涨的趋势,以及短缺的现状,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
2010年,公司对低压天然气回收流程进行创新优化改进,将低压天然气最大回收能力大幅提升,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200万元。
2012年,通过科技创新,泸天化实现绿源醇业醇醚车间氧化锌放空天然气全回收,公司每年可多回收天然气34.76万标准立方米。
节能减排不仅体现在天然气方面。2012年,泸天化率先从外国引进循环水处理技术。金正平计算,从目前的试验情况来看,该技术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大约400万元。
通过科技创新,泸天化节能减排效果喜人:2011年完成节能年计划的115%左右,2012年完成年计划128.62%.''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金正平说。
依靠技术创新支撑企业发展
在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能力,这是当下要面对的问题。这一系列不利因素都在''倒逼''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
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的经验已清楚地告诉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发展。尤其要重视的是: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今年我省将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大力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让更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真正做到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将组织实施35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力争带动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化基地,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达到9500亿元。
办法总比困难多
成本增加、产能相对过剩、市场需求疲软等难题,让不少企业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有限的资源如何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的当下,这成为了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然而,辩证地看,这未尝不会产生积极作用。当下之计,企业唯有创新、转型,才能寻求到出路,这样的倒逼更让企业坚定了转型升级的决心。
同样是围绕天然气这个原料,美丰与泸天化分别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成功化解了生产成本提高对企业利润带来的冲击。
我们不妨将视野放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真正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或许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能找到应对的灵活策略,而这些方法永远不止一个。''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期待,更多化解困难的智慧在川企中产生。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