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煤化工来讲,长期积累的矛盾比较多,规模小、产能过剩、深加工产品比较少,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比如由于盲目发展,传统煤化工领域中的煤制甲醇,2012年产能达5521万吨,产量为2640.5万吨,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凸显。这是因为甲醇是煤化工最容易发展的产品之一,技术成熟,投资门槛相对较低;而甲醇的下游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其实,甲醇除了可用作化工原料外,还是非常清洁的能源,比如甲醇直接(用于新车型)或与汽油掺烧(低比例)可以作为车用燃料。如果这部分市场能够打开,可以大大缓解甲醇产能过剩的矛盾。
如果过剩的甲醇都去生产烯烃,烯烃同样面临过剩的风险。因此,解决甲醇过剩的问题,除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外,关键是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品链,拓宽产品范围,走差别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比如,由甲醇生产聚烯烃产品时,应采用新的聚合工艺,生产高性能、高附加值的聚烯烃专用料。此外,通过技术突破还可以用甲醇生产芳烃、三聚甲醛衍生物等多种产品。产品差别化了,市场就细化了,产能过剩的风险也就小了。
发展现代煤化工,除了可实现化工原料多元化,减少对石油过度依赖外,还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比如煤制烯烃能够跟聚氯乙烯生产相结合,对促进传统氯碱行业节能减排,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发挥积极作用。但当前现代煤化工发展也出现“过热”倾向,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科学性。发展煤化工需要充足的煤资源和水资源作保障,很多地方缺煤、缺水却也在发展。从各地的煤化工规划当中可以看出“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产品方案主要是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发展其他煤化工产品的技术还没有突破。实际上,煤化工延伸的产品链可以很长,理论上石油化工生产的产品,煤化工都可以生产,关键是需要技术支撑。
为了引导煤化工科学发展,克服盲目性,政府很有必要从产能规模、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角度对现代煤化工设置门槛,严格审批制度。广大企业和科研单位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扩大煤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煤化工的能源、资源转化效率。
相对于石油化工而言,煤化工产品的能耗、水耗和碳排放量都比较高。为了提高煤化工的能源、资源转化效率,走绿色发展之路,煤化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耦合,走“煤、化、电、热”多联产或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相结合的多联产之路。
总体而言,煤化工是资金密集、资源密集,更是技术密集的行业,没有技术的突破不可能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大发展。大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新型催化工艺与技术、大型反应器及装备、能量梯级利用技术、CO2减排及“三废”处理技术等都理应得到关注和重视。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胡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