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是历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即使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行业总产值仍有0.5%的增长。2001~201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税总额、从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19%、3.15%、22.79%、20.03%和9.92%。
十年砥砺奋进,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能源保障开创新局面、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目前,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创新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新阶段,开启了从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新征程。
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六大以来,石油和化学工业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始终坚持调整结构为发展主线,推动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年砥砺奋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11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832家,累计总产值11.28万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4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6071.46亿美元,同比增长32.3%。2011年,全行业利润总额8234.34亿元,2011年,全行业上缴税金8378.74亿元,同比增长21.0%;主营业务收入11.05万亿元,增长30.5%;资产总计7.96万亿元,增长18.9%;从业人员695.76万人,增长8.7%。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达4.3万亿元,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强度最高的五年。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8.8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利润总额达到6900亿元,比2005年增长86.4%;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6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63%;进出口总额达到454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3%;重点产品增势强劲,已有40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增量和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010年,全行业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等排名世界第一;原油加工量、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排名世界第二。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达2.03亿吨,排名世界第五;天然气产量接近1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截至2010年底,我国油气管道总长约7.8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4万千米,原油管道2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8万千米。截至2010年底,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能力分别达到1.78亿桶和1.68亿桶,初步形成约36天消费量的储备能力。
科技创新有新突破
十年创新发展。全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01~2010年,是行业科技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特别是在新型煤化工技术、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新型环保与节能技术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尤其是2006~2010年,全行业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48项、科技进步奖104项,行业技术发明奖114项、科技进步奖1159项,许多成果创造了世界第一。年产20万吨MDI装置、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体系分别荣获2007、2009、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荣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工业大奖”。
这五年,建成了世界首套年产百万吨级直接液化煤制油装置和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化工新材料研制也取得新突破,碳纤维实现千吨级规模,芳纶1313和1414实现了产业化,异戊橡胶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过去五年,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也取得丰硕成果,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90%,60万吨乙烯、30万吨合成氨、百万吨钾肥等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及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已达78%以上。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即将投用,1.2万米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油气输送管道、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一支以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著名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为代表的优秀科技队伍。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十年转型发展。全行业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结构调整取得进展。2006~201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积极推进集群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模式,调整产业布局。
东部地区逐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聚集区,总产值约占全行业的50%,建成了上海、南京、宁波、惠州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衔接紧密、特色突出、综合效益高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园区。西部地区抓住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和丰富的油气、煤炭资源迅速崛起,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建成了新疆库车、独奎,甘肃兰州和广西北部湾等多个石化基地和内蒙古、宁夏煤化工基地,形成了云、贵、鄂三大磷肥产业区和青海钾肥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和发布一系列准入条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过剩产品总量,并努力推进石油和化工产品结构向功能化、差异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传统高能耗行业比重不断下降,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比重逐步上升,全行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达20.2%;专用化学品产值从2005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31%,增长近一倍。
与此同时,全行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改革和机制转换。通过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企业并购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石油和化工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一大批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大型企业集团,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实现产业结构性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中化、神华和中海油等均已入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不仅数量已经占到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86%,重要的是一批企业敢于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高端产业领域的转型,其中一些还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集团,在资源综合利用和产品深加工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对外开放提上新水平
十年开放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坚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取得丰硕成果。
截至2009年末,我国石油公司已在31个国家开展油气上游业务,累计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当年权益油气产量达5940万吨油当量。比2005年大幅增长101.8%。其中,三大石油公司权益油产量达5033万吨,权益气产量达80亿立方米。2010年我国国外权益油产量预计将突破6000万吨。2010年,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并购金额超过3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同期全球上游并购总额的20%。2010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海外工程承包也取得历史性突破,新签海外合同91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0%,实现海外合同收入42亿元,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排名由上年的第68位,跃升至第55位。对外引资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6~2010年,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进口总额增长了124.2%,出口总额增长了136.3%,贸易活动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外商石油和化工企业5232家,投资总额1035.1亿元,比2005年增长54.7%。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均已进入我国市场,同我国开展广泛合作,业务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石油和化工领域。有的公司还设立了研发中心,不仅带动了以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渝西采气作业区持续开展场站流程改造工作,对井站“富余”搁置设备进行割除,并进行场站设备流程改造,以减小流通过程中的阻力,提高天然气通过量,实现场站低压低输。自2010年至今年9月,该作业区已对董3井站等十余个站进行流程改造。图为施工人员正在董3井进行作业。
来源:新闻中心-中国工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