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化工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三季度,国内化工行业继续呈下行走势,景气和预警指数都出现连续四个季度的回落,其中,景气指数为98,比上季度回落0.5点,预警指数由正常“绿灯区”下探至偏冷的“浅蓝灯区”运行。
与前几个季度相比,三季度化工行业剔除随机因素前后景气指数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剔除后,景气指数更低,仅为96.9,环比下降更快,降1.5点。这一情况表明:二季度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降息、降准、结构性减税、加快重点项目审批、扩大节能产品消费补贴等,对行业三季度的运行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的景气水平,减缓了景气回落的速度。但目前来看,政策效应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行业弱势运行的状况。
当前,化工行业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较为严峻的困难局面。从原因分析,供需失衡仍是主要原因。今年以来,国际经济曲折艰难,国内经济持续放缓,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化工行业市场需求,特别是与工业投资、纺织服装等密切相关的合成材料、基础化学原料等的需求长时间未能有大的改观,外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而相对需求的低迷,市场资源的供给总体充足,在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下,行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加之进口冲击不减,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国内化工品市场失衡,价格走跌,利润下降。
下一阶段,行业能否走出困境,一方面取决于宏观经济及行业需求能否恢复;另一方面,取决于行业能否在供给方面控制数量,优化结构,并合理控制成本支出,提升盈利能力。目前来看,市场总体预期认为,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发挥,以及新的预调微调政策继续出台,四季度国内经济将有望趋稳,从而带动化工行业需求有所恢复,但由于国际经济仍不容乐观,外需市场继续下滑的概率较大,因此短期内,尚难期待行业需求有明显改观。面对当前发展形势,行业应将更多精力放在自身能力建设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低速增长水平下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行业发展水平,实现发展模式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此,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继续坚持原料多元化、上下游一体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模式;发展高端石化化工产品,提高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规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新型、高效、低碳的节能节水工艺,积极探索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三是提高科技水平,特别是要加强现阶段企业的技术改造。立足现有企业和基础,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升级,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涉及光气化、硝化等15种危险化工工艺装置的自动化改造、重大危险源配套监控设备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加快形成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善品种质量。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加强过程控制,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进重点产品质量对标达标工作。
此外,要密切关注化工产业投资增长持续高位。国内化工产业基本为市场化运作,再加上有些化工项目的技术含量相对偏低,投资资金相对较小,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凭借较强的适应能力迅速发展壮大,但站在宏观层面,从当前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等发展趋势来看,化工企业必须将投资方向进行调整,如建议相关企业投资标的瞄准高端新材料等新兴领域。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形成大规模需求,对接近终端消费领域的新型产品的需求增长将远高于基础产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其中包括机硅、有机氯、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市场提供丰富多样、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高端化工产品。但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化工新材料是当前自给率最低、最急需发展的领域。化工企业应密切跟踪精细化工与新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展,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提前进入开发试验阶段,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技术,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面向高科技产品投资的宽松政策,促进化工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
来源:中国经济网